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2857萬臺,同比下降23.3%
- +1 你贊過了
近日,根據數據調研機構IDC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2年第二季度》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2857萬臺,同比下降23.3%。
其中,耳戴設備市場2022年第二季度出貨量1618萬臺,同比下滑23.2%。其中真無線耳機出貨量1273萬臺,同比下降22.1%。真無線市場在經歷主動降噪功能更新和價格下降的刺激之后,市場增長的驅動力略顯乏力。頭部品牌多數呈現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但本土品牌及白牌市場的智能化進程仍在繼續。
手表市場2022年第二季度出貨量846萬臺,同比下滑12.3%。其中成人手表423萬臺,同比下降14.5%;兒童手表出貨量424萬臺,同比下降10.0%。年中618促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需求,同時新品發布帶動了部分廠商的同比增長。但整體市場環境和產品迭代對消費需求的刺激作用有所減弱。
手環市場2022年第二季度出貨量383萬臺,同比下降40.2%。手環在腕帶市場逐漸向手表調轉的大方向下發展疲軟,且產品結構依然處于大屏化的調整周期。從廠商發展戰略到渠道結構搭建,手環的發展地位和空間在逐漸走弱和讓渡。在逐漸有限的市場空間下,整體市場格局將進一步向頭部廠商高度集中。
作為可穿戴市場中最具發展潛力的成人手表市場,2022年上半年高端化趨勢尤其明顯。IDC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人民幣2000元(未稅)以上產品出貨量占比持續增長,出貨量同比增長高達29%。從供給端看,廠商在市場環境遇冷周期內,對營收和利潤的重視程度逐漸超過出貨規模本身。因此在產品布局上會逐漸向高端市場有所側重。從消費端看,高收入群體整體消費意愿在經濟環境遭遇挑戰時期受到的沖擊較小,尤其對于剛需性相對較弱的智能手表的消費意愿和能力依然保持穩定,甚至出于生活方式向健康方向改善的考慮,更積極的參與到日常運動中,從而激發更多消費需求。
IDC預計,2022年中國成人手表出貨量將下滑3%。這一方面受到宏觀消費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產品和行業升級節奏逐漸放緩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消費需求的拉動。盡管如此,在市場高端化的影響下,市場銷售額規模發展也值得關注。2022年中國成人手表銷售規模預計能夠達到8%的增長率。
實際上,進入到2022年,可穿戴設備出貨量走出了與市場預期相反的軌跡。
隨著芯片、操作系統等產業技術的提升,我國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中商產業數據顯示,中國智能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212.6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698.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9%,預計2022年我國智能穿戴設備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813.5億元。
IDC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中國可穿戴市場出貨量為1.4億部,同比增長25.4%,僅第四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就達3753萬部,同比增長23.9%。隨著市場回暖,IDC預測2022年,中國可穿戴市場出貨量將會超過1.6億部,同比增長18.5%。市場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然而,2022年開局,國內可穿戴市場的表現就打破了此前預期,出貨量增長失速,甚至整體下滑。根據IDC數據,今年第一季度與第二季度,國內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分別下降7.5%、23.3%。
對此,IDC相關負責人曾對外表示:“受疫情影響,國內可穿戴設備市場在過去三年里迎來復蘇,特別是在去年下半年出貨量增長迅猛。但受到去年末促銷季需求透支過度、產品升級乏力以及疫情影響,今年可穿戴行業出貨量下滑!
目前,華為、聯想、OPPO、vivo等賽道巨頭均有成熟的布局,華為的運動健康軍團也圍繞這一板塊誕生,小米生態鏈企業也投資、孵化了多個可穿戴終端。多家上市公司也涌入產業鏈,上游的硬件供應商包括京東方、紫光國微、億緯鋰能等,另外,九安醫療等多家公司也跨界入局。
綜合來看,目前各個品牌及系統大多自立山頭,未形成有效連接和互動,很多商業模式也暫不清晰?纱┐髟O備僅是硬件產品的開始,其背后是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后對智能家居等更多平臺的反哺,對于相關服務和平臺盈利模式,各企業也仍在探索中。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可穿戴智能設備產業鏈還有待成熟。產業鏈環節較多,從芯片、傳感器到通信運營等,涉及研發及生產制造多個流程。硬件公司開發時容易忽略軟件的疊加性和更新性;軟件企業則在硬件生產、渠道建設等方面有所欠缺,導致可穿戴細分領域存在產業鏈各環節脫節,無法形成閉環運作。
最新資訊
熱門視頻
新品評測